

從武漢東郊到光谷廣場再到“馬蹄蓮”,光谷實現了從產業園區到科技新城的飛躍,光谷科創大走廊、東湖科學城規劃建設緊鑼密鼓,企業數量12萬家,上市企業60家、2022年新增7家,國家級“專精特新”企業95家占武漢市近半,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居全國高新區第4,在孵企業超6000家。
科技金融創新探索, 金融要素供給量質齊升
基金投資擴容提質, 企業融資渠道四通八達
光谷產業基金總規模500億元,發起設立9支子基金,聚焦承接國家戰略、服務千億板塊、培育創新企業三大目標。光谷創投引導基金總規模100億元,已發起設立子基金22支,圍繞光谷“221”產業體系,打造中部風投創投中心,累計投資項目194家。光谷合伙人基金總規模10億元,注重高端人才引進和天使孵化,一期支持高新區“3551光谷人才計劃”,子基金總規模11.6億元,累計投資企業363家;二期更名為合伙人基金,已有3支子基金完成設立,總規模9億元,擬投資金額2.88億元。子基金已新增投資人才企業1.54億元。
“基金規模擴容提質”“投資標的量質齊升”疊加效應帶動下,5年來,光谷金控累計投資金額超560億元,累計投資項目超1000家,參投上市企業53家,其中科創板上市19家、北交所上市1家。僅2022年,就新增8家參股上市企業。
科創服務細致入微, 創新生態平臺效應凸顯
光谷科創服務聯盟高度整合科創服務資源,提供科技創新全鏈條服務;光谷瞪羚投融資服務中心依托光谷金融控股集團投融資業務資源,力爭2025年,鏈接超1000家外地投資機構、超100家債權融資服務機構、超100家各領域優質科創服務機構,當好瞪羚企業“助跳器”。
瞪羚企業是光谷高成長企業的代表,自2011年起,光谷瞪羚企業由最初的30家增長至500余家,11年間數量翻了16倍,而其中光谷金控就服務了100余家。
同時,光谷金控還以光谷科服公司為載體,聚焦企業資源,服務企業超6,000家;以投資企業中部知光為抓手,打造高校知識產權運營全價值鏈服務體系;光谷會計基地作為全國首家以市場化方式運營會計示范基地,累計入駐財智專業服務機構超40家;光谷城市書房公司已建成開放3家光谷書房,為區域企業和民眾提供優質公共文化、科創服務。
另一方面,光谷金控成立光谷數產公司,圍繞《“數字光谷”建設三年行動方案(2023-2025)》,牽頭推動全域數字化轉型,參與統籌“數字光谷”建設運營,促進光谷數字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,光谷金控將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光谷產業布局,錨定目標不放松,全力探索科創金融全要素、全鏈條構建,不斷增強科技創新支撐能力,堅持科技金融賦能科技創新,做優做強科技金融生態,推進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區域的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,為“世界光谷”建設貢獻光谷金控新作為。
